
城關區文明集市讓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黃河穿城而過,街巷煙火升騰。今年以來,城關區立足中心城區區位優勢,盤活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資源,創新探索“文明實踐+”融合路徑,將文化浸潤、治理效能、榜樣力量融入城市肌理,讓文明新風在黃河之畔落地生根,繪就一幅充滿煙火氣的幸福圖景。
“實踐+文化傳承”黃河文脈潤民心
“老師,這個漆扇應該怎么做才好看?”暑假里,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紅領巾愛心托管班”里,孩子們圍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學做漆扇,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這是城關區“實踐+傳承”的生動縮影。
作為多民族聚居的中心城區,城關區深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民俗文化資源,構建起“1+25+N”文明實踐矩陣。該矩陣以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樞紐,聯動25個街道實踐所,輻射N個社區實踐站及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場館,打造“15分鐘文化生活圈”。通過完善社區公共生活服務設施,開設公益課堂、舉辦露天電影等文化活動,打造智慧書房,以及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等,讓市民享受豐富文化生活。同時,將太平鼓、蘭州鼓子、蘭州牛肉拉面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引入實踐陣地,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觸摸到文化根脈。
“實踐+基層治理”新風正氣聚民心
“以前辦喪事擺宴席,光場地就花好幾千元,現在有紅白理事會幫著操辦,簡單又體面。”青白石街道居民馬女士最近為母親操辦后事,在文明實踐站的協調下,一場簡約肅穆的告別儀式贏得了鄰里的一致支持。
城關區以文明實踐為抓手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出臺《城關區“十破十立·移風易俗”推進十大行動建設文明鄉風實施方案》,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納入村民公約,實現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全覆蓋。
在創新探索“實踐+”融合路徑的過程中,“黃河之濱也很美?文明集市”便是其中的生動實踐。通過整合跨部門資源、創新服務場景,該區將食品安全檢測、健康義診等多元服務搬進集市,讓群眾在“趕大集”的過程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更讓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讓新風正氣凝聚起民心。
“實踐+榜樣引領”凡人善舉暖民心
近日,城關區居民馬珊珊在城關區某街道開展宣講,當他講述起自己此前救人的經歷時,臺下市民感慨頗深。
“看到有人落水,我沒想別的,就想趕緊把人救上來。”馬珊珊回憶道,當時他通過辦公室窗戶,發現對面張蘇灘河道中有一人漂浮在河面,便立刻大聲呼救,同時迅速從辦公室應急包中翻出救生衣、救援繩,直奔事發地點。最終,在岸邊群眾的共同協助下,落水者成功被救上岸,并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馬珊珊的事跡,正是城關區以榜樣力量點亮文明之光的生動注腳。截至目前,該區榮獲“身邊好人”榮譽稱號676人、榮獲“蘭州好人”榮譽稱號260人,榮登“中國好人榜”43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5人、榮獲省級道德模范8人、市級道德模范18人。
為讓好人事跡得到更好傳播,城關區組建道德模范在身邊基層巡講團,走進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巡回宣講,截至目前已開展100余場。同時,利用“學習強國”平臺、轄區LED屏開設好人專欄,刊發事跡報道300余篇。如今,學好人、做好事已成為城關區動人的市井風景,凡人善舉不斷溫暖著民心。(本報記者 顏娜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