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2025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甘肅站)迎來實地考察環節。來自波蘭、阿根廷、西班牙、尼日利亞、越南等20多個國家的20余名青年漢學家,走進蘭州林和宮牛肉面博物館與金城關文化博覽園,在熱氣騰騰的蘭州牛肉拉面香味與厚重的文化展館中,開啟了一場兼具煙火氣與文化味的甘肅探索之旅。
“原來蘭州牛肉面的歷史能追溯到清朝!這是一道可以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林和宮蘭州牛肉面博物館內的歷史展區前,青年漢學家們聆聽講解輕聲交流著。展柜里陳列的老物件——舊時的面案、銅制湯勺、記載牛肉面配方的古籍復刻本,配上圖文并茂的史料介紹,清晰勾勒出牛肉面從民間小吃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脈絡。
“太神奇了!面團轉眼就變成了細面條!”拉面師傅的精湛技藝引來了漢學家們的陣陣驚嘆。大家圍在操作臺前,目光緊緊追隨著師傅的雙手——揉搓、拉伸、甩動,不過數十秒,原本緊實的面團便化作縷縷銀絲,下鍋煮沸后,澆上濃郁牛骨湯、碼上鮮嫩牛肉片,一碗香氣撲鼻的蘭州牛肉拉面即刻成型。
塞爾維亞青年漢學家葉蓮娜捧著剛做好的牛肉拉面,嘗了一口便眼睛發亮:“這是我第一次來蘭州,之前對甘肅的了解很有限,沒想到這里藏著這么多從古代延續至今的有趣事物!我之前也吃過蘭州拉面,但和蘭州牛肉拉面的味道完全不一樣。能親眼見證制作過程,再吃到這么正宗的面,我太開心了,所有中國菜我都吃得習慣!”埃及青年漢學家金皓天的碗里,裝著與同伴不同的面型——蕎麥棱。“剛才師傅說蕎麥棱的口感特別好,而且在別的地方很難吃到,我就想試試。”他吃了一口,感受著面條的筋道,笑著說:“真的和普通面條不一樣!之前在其他地方吃過蘭州拉面,都沒有這里料足、味正,下次來蘭州肯定還吃這個!”說完,他對著鏡頭大聲稱贊:“蘭州牛肉拉面非常好吃!”
午后,漢學家們又來到金城關文化博覽園,在秦腔博物館、橋梁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與文化體驗館中繼續探索。越南青年漢學家秋莊站在秦腔服飾展柜前,仔細閱讀介紹,不時與身旁的西班牙學者交流:“我一直對中國戲曲很感興趣,今天終于深入了解了秦腔的發展過程,還知道了蘭州的很多非遺故事。中午吃的蘭州牛肉拉面也是國家級非遺,這么好的美食,真該讓更多世界朋友嘗嘗!”
本次活動由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肅省文物局、甘肅簡牘博物館共同舉辦。活動采取導師一對一指導、高端學術講座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研修模式,使青年漢學家能夠身臨其境感悟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意義。(記者 周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