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maoiw"><acronym id="maoiw"></acronym></dl>
<bdo id="maoiw"></bdo>
  • <s id="maoiw"><acronym id="maoiw"></acronym></s>
    <tfoot id="maoiw"></tfoot>
  • <rt id="maoiw"><acronym id="maoiw"></acronym></rt>
  •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蘭州網  >  蘭州  >  幸福西固
    田壟間果蔬飄香 桑林下雞鴨成群 西固區發展庭院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發布時間: 2025-07-03 09:27 稿源: 蘭州日報   編輯:趙敏

      七月的太陽有些燥熱。正午時分,西固區杏胡臺村村民王敬云正忙著給客人盛上剛出鍋的漿水面。他家經營的“龍旭山莊”農家樂,由自家老院子和1畝6分地果園改造而成,以前不起眼的邊角地成了如今的“增收園”。

      “周末最多能來200人,大家休閑娛樂,很熱鬧。”王敬云笑著說,自家的菜地里茄子、辣子、番瓜長勢正旺,自給自足的食材讓山莊的農家味更濃郁。

      “這個院子是我們家的宅基地,幾十年都扎根在這里。年輕的時候,我在前后院栽種了梨樹、蘋果樹、核桃樹,現在連片成了一個大果園。”王敬云說,農家樂每年營業6個月,平均一年收入大概20萬元。

      劉女士與一眾好友是西固區一家工廠的退休職工。平日里,他們會隔三差五上山放松休閑。“我們是這里的常客了,幾年前來這里還不怎么方便,現在山莊的服務越來越到位了,只要提前打個電話預約,老板就會派車接送。”除了享受美味的農家飯、喝茶、打牌等保留項目,游客還可在園內設置的網紅元素裝飾和鮮花叢中打卡拍照。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將其作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西固區以家庭經營為基礎,把發展農家樂作為激活鄉村經濟的重要抓手,同步推進庭院經濟、林下經濟協同發展,讓農民在家門口端穩“增收碗”,走出了一條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河口古鎮的“老院子”同樣別具特色。這座古老院落,在張才鋒父子手中煥發新生。2019年,兒子張錢友遠赴新疆昌吉學習柴火雞制作技藝,學成歸來后親自掌勺。夏天,“老院子”平均每天接待10桌游客,月營業額超10萬元。游客候餐時,可在古巷漫步,柴火雞的香氣彌漫,令人食欲大增。

      庭院經濟以家庭為單位,盤活農戶房前屋后資源,在促進農民增收、優化鄉村產業結構中發揮著“小而美”的作用。隨著河口古鎮文旅融合提質升級,眾多農家小院變身特色農家菜館,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

      西固區金溝鄉小金溝村村民朱培芳的庭院里,四季花木繁茂。曾經堆滿雜物的院子,如今經過精心規劃,種植綠化苗木、花草,既美化了環境,又帶來額外收入。村里定期組織苗木養護培訓,讓朱培芳等村民掌握了專業技能。在村黨支部引導下,小金溝村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思路的模式,整合閑置土地發展庭院經濟,從最初幾戶嘗試,發展到如今50余戶參與,讓“方寸地”變成了“增收園”。

      柳泉鎮則通過發放免費菜苗,鼓勵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種植蔬菜。村民們不僅解決了自家吃菜問題,還能將多余蔬菜拿到鎮上售賣,拓寬了增收渠道。

      如何最大化發揮庭院經濟的效應?達川鎮的百綠生態農場探索出了桑林+生態養殖復合模式:數千只雞鴨在桑樹間踱步啄食,它們以桑葉、桑葚及林間昆蟲為食,羽毛在陽光下泛著墨綠光澤。“雞鴨群采食桑葉能提升肉質鮮味,糞便又能為桑樹提供天然肥料,形成完整的生態循環。”農場負責人陳艷紅介紹,農場現有20畝林地,形成了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立體經濟發展模式,年銷售桑林雞5000余只、雞蛋10萬余枚,帶動周邊30余戶村民參與。

      從庭院到田壟,從林地到田園,西固區通過政策支持、技術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把庭院經濟作為加快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和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抓手,以美麗家園促村容村貌提升,以庭院“小”美助力鄉村“大”美,推動多業態深度融合,讓農民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寬廣,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稿源:蘭州日報   編輯:趙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体育| 台山市| 余干县| 大宁县| 宜兴市| 黎川县| 轮台县| 阿瓦提县| 府谷县| 仪征市| 紫金县| 三门峡市| 陕西省| 富平县| 昌乐县| 娄底市| 广河县| 天柱县| 井陉县| 台东市| 五家渠市| 阳高县| 武鸣县| 华蓥市| 天长市| 萨嘎县| 高安市| 漾濞| 青海省| 钟祥市| 陇川县| 炉霍县| 神木县| 左贡县| 富民县| 富源县| 诏安县| 时尚| 烟台市|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