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maoiw"><acronym id="maoiw"></acronym></dl>
<bdo id="maoiw"></bdo>
  • <s id="maoiw"><acronym id="maoiw"></acronym></s>
    <tfoot id="maoiw"></tfoot>
  • <rt id="maoiw"><acronym id="maoiw"></acronym></rt>
  •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蘭州網  >  蘭州  >  生態榆中
    破繭蝶變織錦繡 榆中縣“龕谷風韻”示范帶串珠成鏈書寫農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發布時間: 2025-06-18 09:21 稿源: 蘭州日報   編輯:趙敏

      6月15日傍晚,陣雨過后的榆中縣徐家峽村山坳里,一彎彩虹格外清晰。暮色中的徐家峽文化廣場上,老人們圍坐閑聊,孩童抱著玩具追趕玩耍,“露天會客廳”在彩虹映照下,盛滿了鄉村的煙火溫情。

      “晨光熹微中,龕谷峽的薄霧如輕紗未褪,徐家峽村的山道上已躍動著游客的身影;浪街村的青磚黛瓦間,風味早餐鋪的炊煙裊裊升起;孟家莊村的連棟溫室里,鮮紅欲滴的櫻桃正被輕輕放入包裝箱……”在小康營鄉黨委書記張嬌龍的眼里,這幅充滿煙火氣的圖景,正是榆中縣“龕谷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的生動寫照。

      這條以13公里小雙公路、園小路為軸,串聯8個行政村、覆蓋4.5平方公里沃土、滋養1.7萬鄉親的振興紐帶,正以破繭成蝶之勢,書寫著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壯美詩篇。

      精雕細琢農文旅融合塑風骨

      夏日的小康營,綠意盎然,清涼舒適。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龕谷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正成為連接城市喧囂與鄉村詩意的黃金紐帶。在這里,農業根基、文化底蘊與旅游活力深度交融,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一墻一風景,一畫一故事。走進小康營鄉浪街村和徐家峽村,一幅幅色彩斑斕、主題鮮明的墻繪“爬滿”了小巷人家的墻頭,精美的圖案格外引人注目,仿佛踏入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為古樸的村莊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示范帶的“顏值”與“氣質”在精雕細琢中蝶變。

      2025年注入的4000余萬元“活水”,精準“灌溉”23個建設項目:浪街十字矗立起歷史文化長屏,龕谷書房飄散墨香;藤編草帽涼亭、十二生肖露營基地等6處網紅打卡點點綴其間;2400平方米3D墻體彩繪與7公里環線彩虹步道相映成趣。小雙公路沿線景觀提升工程讓昔日單調的路途變身風景畫廊。

      更富深度的產業融合正在發生——高原夏菇大棚、設施蔬菜基地與旅游場景創新嫁接,采摘體驗+特色餐飲+民宿短住多元模式日漸成熟。水磨茶館、峽口水車等4處文旅節點串聯成鏈,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補齊,走興隆福道、游龕谷三峽、到小康人家的農旅聯動格局已然形成。

      鏈式突圍集體經濟加速跑

      在李家營村的高原夏菜育苗基地里,智能化溫控與精準滴灌系統讓菜苗茁壯成長,村黨支部書記呂剛看著滿棚翠綠感慨:“以前育苗靠天吃飯,現在訂單排到年底,村集體收入翻番,咱農民腰包也鼓了。”

      小康營鄉黨建引領為示范帶的產業注入硬核驅動力。浪街徐家峽大景區臨時黨支部以“黨建鏈”撬動“發展鏈”,統籌帶動示范帶村莊協同發展。該景區爭取2250萬元協作資金,新建182座智慧大棚,改造111座農業設施,“龕谷櫻桃”“龕谷圣女果”等品牌聲名鵲起。

      高原夏菜產業4.0版本行穩致遠——王保營保鮮庫、浪街設施基地、李家營育苗中心聯動發力,創新設施+露地+冷涼三區梯度種植,設施溫室早春搶鮮、中部露地5月接續、南部延秋收獲至10月,實現春提前、秋延后、全年供應的四季買賣。

      徐家峽村、劉家營村與洪亮營村共建虹鱒魚養殖基地,浪街“三坊”(全自動機械化榨油坊、全自動機械化磨面坊、粉條加工制作坊)和小康營面粉廠延展產業鏈;改造升級的“老家酒樓”化身農特展銷平臺、中央廚房與新質生產力推廣中心,正全力助推2025年全鄉村集體經濟沖刺45萬元目標,集體經濟“1+1+N”抱團模式如新苗破土,節節攀升持續迸發著活力。

      生態價值轉化路徑也愈發明晰——浪街村林下露營區笑語歡聲,徐家峽生態大道與彩虹步道交織成景,深溝子“綠幕長廊”孕育研學經濟,預計年增村集體收入15萬元。

      山水煥顏人居環境美如畫

      墻繪是小康營鄉推進“龕谷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為了突出村莊的獨特魅力,小康營鄉聘請專業藝術團隊深入調研、精心設計,運用場景+創意方式,挖掘村內民俗風情、農耕文化、自然風光、鄉村記憶等多種元素,打造1200平方米3D主題墻體彩繪,成為傳播文明的載體。

      特別是今年以來,小康營鄉緊扣“龕谷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目標,創新推行樹下栽花、花下植綠立體綠化模式,發動干部群眾6300余人次,種植云杉、金葉榆、山杏、海棠等苗木5.6萬株,栽植玫瑰、八瓣梅、蜀葵、百日草等鄉土經濟樹種50.17萬株,打造出15公里生態廊道、30畝花海,讓昔日的黃土坡披上錦繡新裝。

      此外,小康營鄉將植綠護綠納入積分制內容,以積分兌換實物或服務的方式,把綠化管護由任務變為獎勵,既節約了管理成本,又提升了管護效能。建成后的花海將串聯徐家峽、浪街、洪亮營等8個特色村落,形成全季旅游“龕谷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我們要讓每棵樹都成為風景,每朵花都帶來效益。”小康營鄉主要負責人表示。

      文明浸潤善治新風暖人心

      示范帶不僅重塑了山水田園的形,更鑄就了文明鄉風的魂。在浪街村文化廣場的紅黑榜前,村民李大爺指著孝親模范名單笑逐顏開:“現在誰家辦紅白事都按新規矩來,省下的錢給孩子買了學習機!”這正是深化移風易俗的生動縮影。示范帶8個村全面升級村規民約,健全“田字型”治理體系,通過黨員聯戶、網格管理,讓陳規陋習無處遁形。

      小康營鄉以文化活動為紐帶凝聚民心:2024年農民趣味運動會吸引300余村民參與,從“春華秋實”農事接力到趣味拔河競技,既展現農耕智慧又激發集體榮譽感;元旦敬老宴上,60余名志愿者為獨居老人送醫送餐,百叟同慶的歡歌笑語中,太極劍舞出康養新風,《吉祥中國年》跳響幸福節拍。

      這些浸潤式活動如春風化雨,讓鄰里情誼在互動中升溫,讓文明基因在傳承中煥新。

      如今,善治成果日益顯現——王保營村榮膺“全國文明村”桂冠,示范帶4246戶村民實現物質精神雙提升。從村規民約到文化惠民,從網格治理到志愿服務,這場以文明鑄魂的鄉村實踐,正譜寫著產業興旺與鄉風文明交相輝映的時代答卷。

      記者獲悉,榆中縣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按照亮點紛呈、連點成線、連線成片、輻射周邊的思路,計劃用5年時間,謀劃打造“龕谷風韻”“夏滿蔬香”“醉美馬坡”等1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覆蓋18個鄉鎮95個行政村,總長度99公里93平方公里,惠及4.64萬戶15.28萬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貴智 通訊員 張永琰 彭昱)

    稿源:蘭州日報   編輯:趙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财经| 康乐县| 永泰县| 余干县| 日照市| 金沙县| 青川县| 武平县| 溧阳市| 墨玉县| 深圳市| 迁西县| 佛山市| 贡觉县| 南召县| 石嘴山市| 宣化县| 建始县| 永兴县| 大港区| 延川县| 吐鲁番市| 神农架林区| 呼伦贝尔市| 榆树市| 新河县| 黔西| 新宁县| 乐昌市| 定边县| 齐河县| 平乐县| 康保县| 安平县| 东阳市| 星子县| 东台市| 碌曲县| 平果县| 朔州市|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