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讓居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重要內容。
長者在“老有所學”中重燃生活熱忱,孩童在“幼有善育”中擁抱多元成長,青年在“青有樂為”中邂逅社區溫情……這些溫暖的日常場景,正是蘭州市城關區焦家灣東社區探索基層治理創新的生動注腳。從“一老一小”重點群體關懷到織密全齡化服務網絡,從豐富多元的文化活動到觸手可及的便民服務,焦家灣東社區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以一項項有力度、有溫度的務實舉措,為居民幸福感持續“加分”,讓居民幸福底色更足。

“銀齡課堂”與“青年夜校”:
構建全齡學習圈
午后時分,62歲的趙鵬林騎著電動車從蘭州市安寧區來到城關區,準時抵達焦家灣東社區的蘭州花開老年大學——這是他每周雷打不動的學習日程。
在電鋼琴教室,老師正耐心示范:“大家先理順指法,再慢慢找音。”趙鵬林和學員們緊跟老師的動作,指尖輕落琴鍵。隨著練習的深入,大家的彈奏逐漸熟練起來。
說起在老年大學的學習經歷,趙鵬林滿臉笑意:“退休后待在家里沒事干,女兒在老年大學幫我報了名。在這兒既能學到新知識、新技能,還能結識新朋友,日子過得充實又快樂!”
拉丁舞教室里銀齡學員們踩著節律舞動,八段錦課堂剛柔相濟,書法教室里墨香四溢……這所藏身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老年大學——蘭州花開老年大學,自2022年8月創辦以來,從最初3個課程班起步,如今已拓展至涵蓋聲樂、舞蹈、非洲鼓等在內的17個特色班級。為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社區甚至主動壓縮辦公場地,將更多空間改造為教學區域。目前,學校服務范圍已輻射至周邊區域,累計惠及超3000人次,成為老年人的“文化樂園”。
為何要在社區創辦這樣一所老年大學?面對記者的提問,焦家灣東社區黨委書記王潔一語道出創辦初衷:“我們想為居民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服務好老年群體,一直是社區工作的重要課題。”王潔介紹,為滿足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區通過多種方式廣泛征集居民意見,整合專業師資力量、完善教學設備,并根據居民需求精心設置了課程,希望老人們在這里能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這份為民服務的初心,不僅溫暖了銀發群體,還延伸到了年輕一代。
2024年初,蘭州花開夜校正式開班,并迅速成為轄區年輕人下班后的熱門打卡地。瑜伽、有氧舞蹈、手碟等潮流課程場場爆滿,眾多青年在這里舒展身心、結交好友。
如今,蘭州花開老年大學與花開夜校形成了“日與夜”的接力:工作日白天,銀發學員們在這里重拾青春活力;周一至周四晚間,青年們在此釋放活力。憑借這種創新的社區教育模式,2024年,焦家灣東社區“蘭州花開大學”獲評蘭州市“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校社聯動與假期托管:
織密成長關愛網
每周一至周三下午,蘭州市城關區拱星墩小學都會組織2個班級的百余名學生,來到焦家灣東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走進社區“花開圖書館”,書架上整齊陳列著兒童文學、經典名著、趣味繪本等各類讀物。在志愿者的引導下,孩子們挑選出心儀的圖書,席地而坐沉浸式閱讀,或三三兩兩圍坐分享讀書心得,在書香中享受閱讀的樂趣。
在旁邊的非洲鼓課堂上,孩子們跟隨著歡快的節奏拍打鼓面,在韻律中練習技巧、培養樂感。
“這是社區與學校資源共享、拓展學生課外活動空間的創新舉措。”王潔告訴記者,考慮到拱星墩小學活動場地相對有限,而學生又急需豐富的課外實踐,社區與學校達成合作,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為孩子們打造全新的課外實踐平臺,讓他們在課余時間收獲更加多元化的成長體驗。
假期“帶娃難”困擾著不少雙職工家庭。為切實解決居民后顧之憂,焦家灣東社區打造的“花開成長營”,成為孩子們假期里的溫馨港灣。
在“花開成長營”,社區工作人員和大學生志愿者們化身為孩子們的貼心伙伴,不僅耐心輔導課業、答疑解惑,還組織開展集體閱讀、心理健康課、戶外研學、科普宣傳、益智游戲等豐富活動,幫助孩子們完成假期學習任務的同時,拓展興趣愛好,促進全面發展。
“在這里,課業輔導有人教,娛樂玩耍有人帶,戶外實踐有人管。如今,‘花開成長營’已升級為集作業輔導、安全教育、科普知識、研學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成長平臺。”焦家灣東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為進一步減輕家長負擔,成長營還提供每日兩餐的餐飲服務,家長只需早晚接送,省心又安心。
憑借系統化的服務模式與優質的托管體驗,2024年10月,“花開成長營”獲評“蘭州市標準化職工子女托管班”,成為社區為民服務的又一亮眼名片。

便民服務與創新活動:
繪就民生幸福圈
為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焦家灣東社區積極創新探索,持續提升社區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多便利服務。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黨委”成員單位輪值崗的金融服務臺前,蘭州農商銀行焦家灣支行的工作人員正在為居民辦理相關業務。工作人員姜璇介紹,支行每周四都會進駐社區,圍繞反電詐、反洗錢等高頻風險場景,通過現場講解、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居民普及金融安全知識,提升大家的風險防范意識。針對社保卡代辦、醫保繳費、手機金融軟件操作等基礎服務需求,工作人員提供“一對一”指導,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以前,居民需要先到銀行辦卡,等待信息錄入后,再持證件到社區醫保窗口登記,往返奔波。現在,金融服務崗搬到了社區,實現了‘辦卡與參保同步操作’,居民只需跑一趟。”社區醫保專干古真秀說。
“我們以黨建為引領,聯合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便民服務臺,由成員單位派專業工作人員值守,為社區居民提供政策宣傳、業務辦理等便民服務。”王潔表示,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流程等舉措,切實為居民提供高效、貼心的服務。
在社區便民服務與文化活動的創新實踐中,“焦東游園會”成為居民家門口的“人氣打卡點”。
轄區東崗小游園每月舉辦一期主題活動,不僅融合了傳統節日文化與便民服務,更以創意互動形式讓居民在歡樂中感受社區溫度。游園會結合中秋、端午、雷鋒日等節日或紀念日設定主題,融入投壺、猜燈謎、包粽子及民俗知識問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居民在參與中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除了文化體驗,“焦東游園會”還積極聯動社會各界資源,打造便民公益集市,提供義診與健康咨詢、為老年人理發等多元化的公益服務。
自2022年啟動以來,游園會已累計舉辦超22期,每期吸引數百名居民參與。不少居民甚至提前打聽下月活動主題,形成“未辦先熱”的社區文化現象。
“我們將始終把完善社區服務作為暖民心、解民憂、增民利的民生工程,扎實做好‘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的服務保障,持續創新服務舉措、優化服務載體,用心用情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做好基層治理文章。”王潔表示。(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