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市城關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百姓生活深度交融,為基層治理注入溫暖活力。社區夜校里的技能課堂、黃河畔的環保行動、便民集市上的非遺展演……一個個鮮活場景,勾勒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圖景。

品牌矩陣賦能城市文明
依托25個實踐所、180個實踐站和39家實踐基地,城關區“田字型”治理網絡中的一個個品牌為基層治理添活力:酒泉路街道“友鄰空間”每到夜晚燈火通明,青年們白天忙碌工作,晚間相聚夜校學技能、圍坐沙龍聊創業;青白石街道的“共享廚房”里,鄰里互助操辦紅白喜事,鍋碗瓢盆的碰撞聲中,情誼愈發濃厚。
定期開市的“黃河之濱也很美·文明集市”,是城關文明實踐的金字招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剪紙、泥塑,志愿者提供義診服務,孩子們在“圖書漂流角”翻閱繪本。
創新實踐滋養文明新風
在廣武門街道黃河沿社區,秦安路小學“環保小衛士”手持垃圾袋,沿著馬拉松賽道撿拾垃圾。孩子們邊勞動邊討論:“守護黃河,要從點滴小事做起!”五泉小學的“5+2”快樂健體運動會上,足球小將馳騁綠茵場,啦啦隊吶喊助威,體育精神與文明實踐交相輝映。
焦家灣東社區的“一小時課后閱讀”活動,搭建起家校社協同育人平臺。放學后,孩子們在社區書屋閱讀經典、接受反詐宣傳、參與清廉主題手工課。家長們欣慰地說:“社區解決了接送難題,孩子們在這里既學了知識又交了朋友。”
精準服務傳遞民生溫度
城關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借助創新工作法,搭建起群眾需求與服務的精準對接橋梁。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鏈接各方資源,社區網格員廣泛開展“敲門行動”,面對面收集群眾需求,線上通過微信工作矩陣等方式,精準收集群眾急難愁盼事項,有效實現供需雙向互動、精準對接。
城關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共享廚房的煙火氣到社區書房的墨香,從黃河畔的環保行動到鄰里間的暖心幫扶,這些生動實踐正是城關探索基層治理的縮影。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品牌建設、創新服務模式,讓文明之花在城關區處處綻放。”(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