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帶著全市人民的心聲齊聚一堂,緊緊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蘭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等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成績、談發展,話愿景、強信心,為深入實施強省會行動、加快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貢獻力量。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促 “創新樹”密結“產業果”
近年來,我市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出臺《蘭州市貫徹落實強科技戰略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措施,全力提升城市創新策源能力。通過政策支持和優化創新環境,我市當前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為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創新樹”密結“產業果”,更好助力蘭州高質量發展,農工黨蘭州市委員會在提交的集體提案中建議,要建立健全“揭榜掛帥”機制,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通過信息化平臺積極揭榜,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由政府提供必要資金和政策支持,確保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要搭建成果轉化交流推介會及信息化平臺,定期舉辦科技成果轉化交流推介會,邀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投資機構等各方參與,搭建科技成果轉化的交流平臺,促進各方深入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資源,推動科技成果順利轉化。
要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清單和對接平臺,明確企業的技術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資源,實現科技成果與需求的精準對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和質量。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容錯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和企業大膽嘗試、勇于創新,激發各方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同時,也要通過加大選派優秀干部到科研機構掛職交流力度,深入了解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過程和實際需求,促進在蘭高校與政府、企業交流對接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度調整,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蘭州,近年來在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培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如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新動能?市政協委員韓澤華在他的提案中給出了建議。韓澤華認為,要設立新質生產力專項科研基金,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由政府牽頭,整合各方資源,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鏈條服務。定期舉辦科技成果對接會,精準匹配企業需求與科研成果,加速技術落地轉化,并對成功轉化且產生顯著經濟效益的項目給予獎勵。
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5G基站在蘭州新區、蘭州高新區等產業園區的深度覆蓋,為企業數字化改造提供高速穩定的網絡支撐。選取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中的骨干企業,作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給予政策優惠與資金扶持,助力其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提升整體產業效能。
同時,也要依據蘭州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重點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等前沿產業,圍繞新興產業培育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加強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建設,促進企業間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增強新興產業抗風險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出臺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政策,推動本地高校、職業院校優化專業設置,緊密對接新質生產力產業需求,開設相關專業,深化校企合作,夯實人才根基。
守好候鳥棲息地 做好“黃河之濱”生態旅游文章
在寒冷的冬季,黃河蘭州段已成為候鳥們溫暖的避風港,它們見證了我市生態變好、環境變美的整個過程。黃河蘭州段候鳥種群數量的逐年穩定增長,證明了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讓市民共享生態之美的同時,為全市生態旅游發展注入了活力。

資料照片
近年來,我市聚焦全域旅游,著力推進大規劃、大景區、大項目、大配套、大服務、大營銷,旅游綜合接待和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游、鄉村游、周邊游、跨市跨省游火爆,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是,我市旅游市場面臨淡旺季明顯、相關產業融合不深等問題。
如何讓我市的旅游市場實現“冬季不淡”,以及更好地做好“黃河之濱”生態旅游文章?針對這個問題,民盟蘭州市委員會通過集體提案的方式建議,應打造“黃河之濱”候鳥棲息地,設置冬季候鳥觀賞點,同時推動冬季蘭州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一是在黃河蘭州段的龍源、城關黃河橋東側河心灘、灘尖子濕地公園等地打造“黃河之濱”候鳥棲息地,合理設置冬季候鳥觀賞點,為候鳥提供必要的越冬幫助。二是學習借鑒昆明海埂公園觀鳥旅游的成功經驗和模式,結合蘭州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候鳥觀賞點,提升觀鳥體驗舒適感。三是制定嚴格的旅游管理規定,限制游客活動范圍,避免對候鳥棲息地造成干擾。加強對游客的教育和引導,提高環保意識。組建生態保護隊伍,構筑生態保護防線。四是持續加大與高校、生態研究機構合作,開展全面的生物多樣性摸底調查,深入了解候鳥的生活習性,為其提供更全面的保護。通過科研成果的應用,著力改善和優化候鳥集中繁棲區的水生生物鏈與環境適宜度。五是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渠道,通過舉辦觀鳥節、攝影大賽等活動,增加市民和游客的參與度,提高蘭州在生態旅游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制作宣傳片、拍攝紀錄片等方式,展示“黃河之濱”候鳥觀賞點的獨特魅力和價值。
暢通自行車專用道 加快推進城市慢行系統建設
城市道路暢通是關系人民群眾生活的基本交通需求,更關系到城市運轉和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隨著蘭州城市交通微循環的日益發達,市民短距離出行選擇自行車的概率也隨之上升。目前,我市存在部分自行車道缺失、被機動車擠占等問題,這給選擇騎車出行的市民造成諸多不便。
如何讓全市的自行車道變得更暢通、市民出行更便捷?市政協委員完沛和馬靜一起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她們說,首先,應結合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增加自行車道的連通性和覆蓋率,如在新建或拓寬道路時,同步規劃建設自行車道。其次,應明確自行車道的管理責任主體,加強對占用自行車道行為的監管和處罰力度,定期巡查,及時清理違規停放的車輛,保障自行車道的暢通。最后,合理調整交通信號燈設置,保障自行車的優先通行權,減少自行車與機動車的沖突點,提高自行車道的通行效率和騎行安全。
“當然,對于普通市民來說,還應從意識層面加強對非機動車道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文明騎行和保護自行車道的意識,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共同維護交通秩序,努力推進城市慢行系統建設。”完沛還建議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市民文明出行意識。(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唐瑞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