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maoiw"><acronym id="maoiw"></acronym></dl>
<bdo id="maoiw"></bdo>
  • <s id="maoiw"><acronym id="maoiw"></acronym></s>
    <tfoot id="maoiw"></tfoot>
  • <rt id="maoiw"><acronym id="maoiw"></acronym></rt>
  •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蘭州網  >  蘭州  >  蘭州要聞
    落實1139工作部署 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堅持生態優先 加強保護修復 推動綠色發展 蘭州市不斷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發布時間: 2025-01-11 10:45 稿源: 蘭州日報   編輯:劉明德

      2024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蘭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化上游意識、擔好上游責任,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生態保護成效明顯提升,不斷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黃河從蘭州市穿城而過

      扛牢責任

      書寫新時代“黃河答卷”

      作為黃河上游城市,保護好黃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和發展大局,是蘭州對國家、對人民的重大使命和責任擔當。

      為了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蘭州不斷書寫著“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新時代“黃河答卷”。作為全國黃河流域12個入河排污口排查試點城市之一,蘭州主動作為,先行先試,率先全面推進轄區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各類入河排污口整治3006個,占總數的99.5%,1779個各類排口已安裝標識牌,各方治污主體責任不斷壓實;探索建立了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工作機制和與上下游城市建立的聯防聯控機制,有效確保水環境安全;在黃河干流與白銀市、臨夏州等市州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簽訂兩輪橫向生態補償協議,與武威、臨夏、白銀、海東等城市簽訂污染聯防聯控協議,聯合上下游協同治理。同時,爭取中央資金,持續謀劃并實施湟水、宛川河、莊浪河、蔡家河等重點支流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夯實水質持續改善的基礎。

      點點滴滴,皆是向黃河生態治理交出的歷史答卷。

      “2024年黃河蘭州段實現了水生態環境質量‘兩個百分百’,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二類水體;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2023年至今,出境斷面青城橋水質綜合評價為一類,較國家二類水質考核目標有所改善,實現了一河凈水送下游。”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群眾說好才是真的好。在黃河風情線晨練的劉文遠對記者說:“黃河之濱已成為蘭州對外展示的靚麗名片,看到這些,我從心底里感到幸福。”

      久久為功

      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不斷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全力構建山、水、林、城交相輝映的城市生態景觀,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顯著提升。

      對蘭州而言,4月份是充滿希望與生機的季節。為了厚植新時代美麗蘭州的生態底色,全市數千名干部群眾拿起鐵鍬,走向荒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搬運樹苗、揮鍬鏟土、扶正樹苗、澆水培土……據悉,2024年,我市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131場,參與人數9.6萬人次,獲得捐資56.32萬元,折算植樹49.7萬株。組織開展省、市、縣黨政軍機關義務植樹11場,參與6810人,栽植苗木30個品種3.05萬株。

      全面推進“雙重”“三北”工程六期等林草重點項目。2024年全市完成營造林35.87萬畝任務,完成草原生態修復治理4萬畝,完成投資2.311億元。爭取到位“三北”工程六期項目3個,總規模60.13萬畝,總投資29835萬元。扎實開展“村村萬樹”行動,圍繞“五邊”“四旁”綠化,做好規劃設計、科學選址、苗木選擇、技術指導及苗木儲備工作,全市555個村共栽植苗木144.14萬株。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筑牢國家西部、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不僅創造了我國西北干旱地區植樹造林的綠色奇跡,還為西北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貢獻了蘭州智慧。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9.68%,較2023年增長1.16%。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不僅豐富著城市的綠色內涵,還使得居民的幸福感十足。

      2024年,我市新增改造城市綠地118.2公頃,新增立體綠化示范區域3.68公頃。全市園林綠地共栽植苗木159.74萬株、種植草坪花卉14公頃,新建改建各類公園15座。查漏補缺栽植行道樹5671株,綠地綠帶內栽植喬灌木1.1萬株,地被植物7萬平方米……

      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南北兩山為屏障,城市主次干道為骨架,黃河風情線為主線,單位庭院、小區綠化為基礎,公園、廣場、游園為景點,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化新格局,盡顯青山依城、綠水繞城的獨特魅力。

      一幅幅藍圖,繪就黃河蘭州段生態畫卷;一項項政策,對標書寫黃河國家戰略蘭州實踐。

      微克必爭

      空氣優良天數再破300天

      2024年,我市以細顆粒物控制為主線,統籌抓好產業治理、燃煤治理、交通治理、面源治理、生態治理、能力治理等“硬舉措”,精準施治、靶向發力,以微克必爭的決心和信心,奮力推動環境空氣質量向好向優。

      制定《蘭州市持續鞏固提升“蘭州藍”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19項攻堅任務,44項重點措施。高標準開展工業污染、燃煤污染、面源污染與機動車污染治理攻堅戰,為全年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奠定堅實基礎。

      “冬防”期間,我市借助信息化技術,著力構建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體系,大力推行“人防+技防”大氣污染監管治理模式,實現基層網格全時段全天候隱患排查,以精準化防治措施、精細化巡查排查,及時消除各項污染物對空氣質量帶來的不利影響,蘭州大氣污染治理不斷取得成效。

      據統計,2024年1至12月份,全市空氣質量整體同比改善,優良天數301天、同比增加19天,優良率82.2%、同比增長4.9個百分點,是2013年以來第三次突破300天大關。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53、同比改善4.4%,其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可吸入顆粒物(PM_10)濃度同比下降10.2%,低于國家二級標準(70微克/立方米)6微克,為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二氧化氮(NO_2)同比下降8.5%,低于國家二級標準(40微克/立方米)3微克,為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細顆粒物(PM_2.5)、二氧化硫(SO_2)、臭氧(O_3)第90百分位數濃度同比分別下降0.5%、3.3%、0.6%,一氧化碳(CO)第95百分位數濃度同比持平。

      開窗見綠、起步聞香、抬頭藍天白云;濕地相連、蘆葦成片、水鳥低鳴……這是美麗蘭州的模樣,更是蘭州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取得的成果。

      短評

      因河而生因河而興

      因河而生,因河而興。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市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蘭州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我市還需深入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建設,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穩步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探索實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完善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積極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開展市場化交易。穩步推進“雙重”“三北”等項目建設,不斷拓展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鞏固拓展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提升改造森林公園景觀檔次,厚植綠美蘭州生態底色。落實落細全市林業碳匯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加快推進林業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蘭州,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承載地之一,承擔著國家使命,迎來了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的發展機遇。

      黃河賦予蘭州的不僅是生命,更有希望與夢想。(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呂勝軍 文/圖)

    稿源:蘭州日報   編輯:劉明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大邑县| 沂源县| 东兰县| 朝阳县| 灵寿县| 宜州市| 景宁| 嘉荫县| 文登市| 永吉县| 获嘉县| 永修县| 班戈县| 铜川市| 韶山市| 南康市| 普洱| 松溪县| 南华县| 大同县| 墨脱县| 原平市| 晋城| 运城市| 闻喜县| 米泉市| 长岭县| 徐水县| 韩城市| 普陀区| 响水县| 静宁县| 石棉县| 焉耆| 资溪县| 甘南县| 集安市| 分宜县| 叶城县| 湖南省|